第四十二章 旨意-《绍宋》
第(2/3)页
旨意既下,吕相公也明显支持,众人轰然一声,便各自散开,然后忙碌起来。
当日晚间,吾山大营几乎全体出动,除去部分留守之外,却是一分为二,一部五千人,由御营前军统制官马羽、王刚二人分领,直接了当乘夜渡河,往正对面的聊城而去。
而剩下的之前集合在吾山的御营前军、中军兵马,外加随驾御前班直,足足两万之众,却是连夜打起火把,沿黄河大堤逆流而上。
与此同时,数不清的信使、哨骑直接在河上、岸上往来不断。
这一日,时间尚未过晚秋中旬,月亮虽不圆,却也足以光辉照人,何况这般动静根本不能隐瞒……故此,对面金军哨骑、卫所,根本就是亲眼见到一条巨大火龙沿河进发,河中船只接应不断,甚至清楚看到赵宋官家的龙纛与御营前军都统岳飞的四字大纛前后相连,也在其中,却是早已经如临大敌,同样哨骑、烽火不断。
这不是疑兵之策,而是堂堂正正的进发,赵玖与岳飞,还有吕颐浩、王彦,俱在军中。大军前后不断,于翌日早间便抵达了东平府与濮州交界处的御营水军军港子路埽。
此时,得到旨意和军令的更多御营前军部队,外加部分御营水军也汇集于此,却是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军事集结点,而更多的御营前军、水军部队却还在接到军令往各处预定地点汇集的路上。
这日上午,河上先传来讯息,马羽、王刚夺得聊城。
初战告捷,虽说有内应,但上下依然颇为振奋。
不过,闻得前线讯息,真正的决策高层却无人有任何喜色……还是那句话,这种大规模战事,一城一地之得失,一战一斗之胜负,基本上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至于说到最关心的问题,也就是金国三太子的突然死去,当然会给宋军一个巨大的战机,但这个战机只会体现在金国传统东西两路大军的战略不协调上,而不可能会体现在什么大名府下属一个军镇的得失上。
甚至正如岳飞想表达的那样,三太子讹里朵如果是九月十五那日便死在了距离大名府不院的清河,那此时的金国大名府行军司反而会因为他的死提前进入全面战备状态,反而会在面对宋军的偷袭时显得反应迅速果断……尤其是大名府行军司的高景山并非是废物,而且大名府周边集结的数万金军中并不乏知兵宿将与精锐部队。
而如果是诈死,那肯定是要寻求诱敌深入,聚歼大量有生力量的,就会显得反应迟钝。
所以,宋军高层还在等待,等待一个前线失利被困的消息。
这种等待是煎熬的,期间赵玖和其余高层一度犹豫,要不要继续向上游进发,汇合张荣,继续给对面的大名府以压力。
但是很快,这日傍晚前,一个绝对是战术上的坏消息,但也绝对是战略上的好消息便传来了——九月二十当天白日,面对紧急调度来援的金军,统制官王刚不遵军令,放弃了城下渡口阵地,主动在旷野迎击,结果遭遇远超想象数量的金国精锐骑兵迭进突击,当场溃败。
随即,王刚狼狈率部逃回聊城,部分溃兵措手不及下只能直接登上了渡口负责接应的水军船只。而水军侦查部队也在随后侦查清楚,最少不下近万的金国骑兵包围了聊城,金国宿将、老牌万户阿里的旗帜赫然在其中。
这一战,固然有王刚不听指挥,为了功绩而损兵折将的意外,但这也不耽搁最终局势基本上验证了岳飞的预判。
讹里朵怕是的确真的发急病死掉了。
夕阳煌煌,映照大河。
一身棉布戎装,但未披甲的赵玖立在子路埽的大堤之上,仰头扶剑,对着黄河北岸长呼吸了一口气。
他知道,不能在犹豫了……军事上的事情,本来就是六成胜算,便可全军压下,以图决战,何况,眼下讹里朵不管是真死还假死,他的死亡效应都已经体现出来了,军事、舆情都已经按照他已经死亡这条路线发展了,没必要再深究什么真假了。
换言之,该决断了。
“传旨。”
片刻后,已经缓过气来的赵官家忽然回头,却是面色坦然而严肃,直接对着身后河堤下密密麻麻的文武官员、近臣甲士下令。“诏御营前军都统岳飞、御营右军都统张俊、御营水军张荣、御营海军副都统李宝,合四军九万整为河北方面军,加御营前军都统岳飞为少保、河北元帅,节制洛阳以东战线,统一进发河北。”
这是原本就定好的计划,但此时赵官家平静说来,周围却俱皆凛然起来,便是岳飞也晃了一晃,方才要上前拱手谢恩,准备遵旨听令。
但立在河堤上的赵官家一言既出,如释重负,却是不等在场众人反应过来,继续下旨不停:
“诏御营中军左副都统王德、右副都统郦琼,御营骑军都统曲端,旨意既到,即刻发本部全军八万依次向西,曲端先发,王德次之、郦琼随后,进发陕洛……告诉他们,朕马上随军赶上。”
“诏御营左军都统韩世忠、御营中军都统李彦仙、御营后军都统吴玠,合三路军十三万为河东方面军,以延安郡王韩世忠为河东元帅,统一进发河东。”
“诏御营中军都统李彦仙出中条山,旨意既到,即刻合围河中府,并联络太行义军,与马扩联兵。”
“诏御营左军都统韩世忠,即刻发全军四万渡河,进发河东,务必先取河中为前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