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分赃谈判-《晚明海枭》
第(2/3)页
在会安的海外贸易规则中,阮主实行的是半专买制度,外国商船需要先向广南艚司开报船货,等到阮主买完需要的商品后才允许官员购买,最后才是商人。在这种制度下,军需物资基本就是由阮主专买。
见阮福源有些意动,林海趁机提出自己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与贵国开展贸易,女王想在沱囊海门设立一个商馆。贵国若有需要,也可在金河设立商馆,不知国主意下如何?”
但阮福源却并未一口答应下来,只是含糊地应了一声:“此事且容再议罢。国相可能有所不知,老夫年纪大了,已于前年退隐林泉,广南的寻常政务如今都是由舍弟裁决,只有军机大事老夫才会亲自过问。”
阮福源这话倒也不全是撒谎,他已是六十六岁高龄的老人了。早在两年前与郑主公开决裂时,他便已宣布退隐,并授予不惑之年的幼弟阮福溪总镇之职,并晋升祥郡公,负责日常政务的处理。
这次林海代表金河国出使,阮福源为了表示重视才亲自出面,不想后者却当面给了他一个下马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双方的需求关系摆在这:
金河可以给广南提供至关重要的武器和战略军资,而广南的主力出口商品却是胡椒、苏木、丝绸和蔗糖,此外还有犀角、象牙、沉香和燕窝等数量稀少的奢侈品。这些对金河国来说都只有经济价值,而没有战略价值,何况广南的丝绸和蔗糖在大明压根就没有竞争力。
阮福源当然明白林海这次出使的目的,眼见林海上来就各种下马威,他决定接下来的谈判还是由阮福溪出面。
这也算是一种刚柔并济的谈判策略,阮福溪无权作主就只能强硬到底,同时阮主自己没出面也就避免了双方一言不合撕破脸皮,算是和林海之间有了一个缓冲。
谈判在第二天就开始了,阮福溪抛出来的方案果然如阮思齐所言,想要让林海接受洞里萨湖西北诸府,而广南方面则独占湄公河三角洲。
林海自然不会被阮福溪的巧言所迷惑,针锋相对地抛出自己的主张,那就是双方平分湄公河三角洲。
第(2/3)页